上岸选岗的7个必备知识点

2025-01-16 17:41
18

选岗心得简述

一、级别越高越好

能上中央,就不考省里;能上省里,就别考市里;能上市里,就别考县(区)里;能选择县(区),就别去乡镇。

能选择公务员,就别选择参公

、适当选择层级

公务员岗位分为县级及以下岗位、市直及以上岗位、副省级岗位,考试难度肯定是逐级上升的!

选择基层岗位,招录的人员比较多,报考的人少,竞争会相对小些,要求也没那么高。

选择市直及以上部门的岗位,它的要求往往高些,比如说:招的人少,但报考的人多,所以会出现某个岗位成百上千的人竞争;学历上,甚至很多岗位多趋向于要求研究生以上。

副省级的岗位一般在国考中,由于面向全国招考,所以竞争压力更大,有的时候会出现千人坑的情况呢!

、规避核心部门

所有政府部门都分为核心部门、一般部门、基层单位。

核心部门,指的是各级政府的党委办公室、政府办公室、组织、纪检、发改等部门,它们是一个地方政府正常运转的权力中枢,负责上传下达、人事调配、执纪监察、立项审批等职权。

一般部门,是相对而言的,它更多指向的是一些负责具体执行政策的单位,比如科技、卫计、审计等部门,它们的职能比较专一,负责某一特定领域的政策落实和执法监管。

基层单位,值得就是乡镇政府或者街道了,这些单位相对上面两种,权利会更小一些,活也会多一些。

很明显,核心部门竞争最大,基层单位竞争最小了。

、规避热门地区

全国来看,长三角、珠三角的公务员待遇更好,各省省会的待遇更好,而且这些地区公共资源更好,所以报考的人自然也会多很多,我们可以尽量规避这些地方,选择相对落后的地区。

我们可以根据上面个方面,依次选择岗位限制条件多、偏向于基层、偏向于一般单位、偏向于落后地区,这样的岗位竞争压力会小很多。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复习水平,适当调整一些条件,寻找到能力与岗位之间的平衡点。

主要单位前景

政府机关各大局哪个权利大,这里说的是政府机关各局,不包括垂直的国地税,法检委各部门还有政府部门的政府办和监察局。

第一等:公安、财政、人社、审计、发改、国土、住建、交通

公安局高配,县级各局是正科级,公安是副处级,市级各局是正处级,公安是副厅级。毫无疑问,公安局在地方的权利最大。

财政局号称财神爷,一个科长的权利甚至完爆一般单位副局长。主管财政大权。

人社局长一般兼任组织部副部长,人社局管工资,职称,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,干部考核还有社保、医保、农保,权利相当的。

审计局负责查各单位的帐,连事业单位都害怕。

管项目审批,国家发改委权利非常大,到地方就比较弱化了,不过仍然是前五的单位。

国土、住建、交通这都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权利部门。

第二等:教育、卫生、农业、水利、工信、市场、招商、环保、安监

教育卫生号称地方第一第二大局,人数众多。农业和工信按地方来,有的农业县农业局就强势,工业大市工信局就比较厉害。水利资金也比较雄厚。市场监督管理局是三局合一,权力现在也很大。环保局现在从上到下都比较重视,基本垂直管理

第三等:科技、旅游、民政、司法、文化、广电、体育

民生部门和文化体育广播部门,排第三等。

第四等:统计、档案、信访

纯粹的清水衙门

、什么样的岗位有良好的环境?

1.经常加班的岗位

一般情况下,越核心的部门工作越累,例如党委办公室、政府办公室、组织、纪检、发改等部门,它们是一个地方政府正常运转的权力中枢,负责上传下达、人事调配、执纪监察、立项审批等职权。

2.熟悉地区

一般来讲,考生都会选择报考自己所在地区的公务员,因为家乡的亲情、人脉摆在那,甚至很多人想到以后辉煌了还可以更好地惠及自己人。也有人会选择去别的地方,无非是想跳出来,换个环境,去证明自己;还有就是广撒网式的考试,中标的是外地的岗位。

如果你家庭背景一般,亦或者是人脉关系都在本地的话,建选择本地的岗位,不要满腔热血的选择外地的岗位,因为现实很残酷,异地调动也是靠缘分的。或许有人会说以后可以通过遴选回去,但一般来说是比较难的,一则是遴选一般只面向本地区,二则是遴选单位本来就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,对于处于外地工作的你,想通过遴选进去,虽然是一种方法但难度很大。

3.乡镇岗位(想躺平这个确实比较好考)

目前我国基层公务员比较辛苦,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公务员,加班加点是常态,一年四季会因为防山火、防台风、抓整治等各种专项行动而取消周末;还要练就成为万花筒的本事,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。当然,在基层一线干过的人,所掌握的群众工作方法,是最接地气的、也是最实用的,加上现在中央提倡的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的用人导向,在基层历练对个人以后的成长进步是很有帮助的。

、什么样的岗位有良好的环境?

1.职务、职级的区别

职务稀缺,对应的是行政级别。背后通俗讲也就是大家认为的“当官”的,官衔上带“长”(zhang)字的,比如科长、局长什么的,但体制内更喜欢以科级干部、县级干部来看待。对于职务,我们可以简单认为:职务的背后就是权力,或者说拥有该职务的人,就拥有了对应职务的权力。

职级,从诞生之日起,就是为了解决行政领导岗位太少的矛盾才产生的。一个人有了一定的职级,除了没有对应级别的“领导权力”,但可以享受对应级别的待遇。这里的待遇主要指工资收入。

一般来说,职务更体现行政身份,而职级更侧重待遇收入。每个层级之间升迁,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。

2.职级

二级科员,就是真正的科员。后面的四级、三级、二级、一级主任科员,虽然带着“主任”二字,但也是科员。

四级主任科员待遇相当于“”职务”里的副科级,又称小副科;三级主任科员待遇也相当于副科级,又称大副科。

二级主任科员和一级主任科员又分别称为小正科、大正科,其待遇相当于职务里的正科级。

四级调研员又称小副县,三级调研员叫做大副县,这俩都对应副县级;二级调研员、一级调研员分别对应小正县、大正县,都对应正县级。在一般正厅级的地级市,很多市局领导,奋斗到退休,大部分也就做到二级调研员。

最后的二巡、一巡对应副厅级,分别是小副厅、大副厅。副厅级职务一般在地级市可以任副市长了。

3.职务

对于绝大多数体制内公务员而言,职务也就局限于乡科级、县处级、厅局级之间了。从职务的名字就可以看出,乡长科长都是科级,又称乡科级;县长处长都是县级,又称县处级(这里的处级可以参考: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土地开发利用处);厅长、局长都是厅局级(这里的局级可参考:浙江省信访局);职务一般讲属于领导职务,岗位少,权力大,风险高。